標題: 中國新視野-勞動力也要走出去
無頭像
李岱芬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Ganga  

威望 100485
金錢 100000
註冊 2013-7-28
發表於 2016-1-7 13:44 
180.204.208.23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與過去的廉價商品不同,中國目前在國際市場上正積極推銷帶有自己技術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譬如高鐵。雖然不斷有國家撕毀合約,但是中國鐵路卻實實在在成為了走出去的中國品牌,並且有可能為中國創造出較高的利益。
輸出技術總是看上去要比原來的低價品輸出要高端得多,此消彼長之下,有人認為中國即將完成出口的轉型,會有越來越多的技術輸出。但是這卻未必是好事。技術輸出的光鮮掩蓋了中國製造商品出口大幅度下滑的問題,而後者已經越來越拖累中國經濟。
中國經濟與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其並不是由幾個寡頭公司撐起來的,而是靠數量龐大的中小公司,甚至包括了大量的家族作坊。在中國製造出口下滑的背景下,是這些外向制造型企業大批量停產倒閉的事實。中國正客觀上面臨著外需不振帶來的生產力嚴重過剩問題。
於是中國政府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提振內需刺激消費政策,特別是針對人均消費偏低的農村地區。在此鼓勵政策下,面向農村消費和服務的經濟形式也越來越受到歡迎,不少轉移勞動力從事起了相關工作。但是單一的消費雖然能夠拉動經濟發展,卻無法改變其並不創造財富的實質。
隨著工廠紛紛關門,和沿海用工需求的持續降低,很多農民工被迫返鄉,現在正是恰恰要刺激這部分群體去消費、去買房,這種思路是很值得商榷的。因為這非常像是一攬子買賣,如果他們買了房就意味著再外出打工的可能性大幅降低,那麼其再度獲取相對較高收入並持續提升消費的機會也就減少了。
勞動力過剩的問題幾乎一直在困擾著中國,對此中國政府的核心政策是通過基建投資來消化剩餘勞動力。即便是進入到了一個基建也過剩的時代,很多地方政府依然將重大工程列為重要工作內容來對待。在此情形下,中國的高速公路與高鐵在國內首先遍地開花,城市面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但是這種情況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社會的財富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單一的依靠基建帶動,而實體經濟卻不見起色的話,遲早會有債務崩盤的一天。一些地方政府背負巨債與此有很大關係,筆者認為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指數實際上一定程度反映了當地的勞動力過剩情況。因此,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中國對外輸出勞動力,特別是相對低技術含量勞動力的問題應當被重新提起。
國外政府在工程招標時固然看重是否能夠解決當地就業等社會效益評價,但是關於效率和價格方面依然佔據更重要的位置。在大多數現代化國家普遍陷入了工程建設緩慢,勞動力效率低下且價格偏高的泥潭中,並被群眾廣為詬病的情況下,中國應當通過外交政策、國企要求等方式大力鼓勵中國勞動力走出去,甚至諸如高鐵建設時可以要求中國籍工人的比例。
起碼在目前中國工人承接的國際建設專案上,其高效率是受到了普遍認可的。現在亞投行也成立了,中國政府大可以3條腿走路,資本輸出、技術輸出與勞動力輸出三不耽誤。這樣既能夠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又可以化解大量剩餘勞動力閒置在農村城鎮地區可能會引發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