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解析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
無頭像
李岱芬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Ganga  

威望 100485
金錢 100000
註冊 2013-7-28
發表於 2017-10-14 23:07 
115.82.177.16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一帶一路的背景
「一帶一路」是繼《中國夢》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利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重點暢通中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點方向是從中國沿海港口過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歐洲。
在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戰略之前,在中亞地區也有許多以基礎建設為主的開發計畫,可惜大多數計畫都是屬於口號性質,並沒有經費真正的落實。2015年3月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會(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正式將「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與籌設「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成為中國國務院重要的政策。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除了有效解緩目前國企生產過過剩的問題,更強化中亞、東南亞等國對中國的經貿關係。
一帶一路高峰會與商機
2017年5月在北京舉行「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邀請35國家,29國領導人代表蒞臨,會後宣稱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計達成76大項、270多項成果清單 ,其代表性的項目就是印尼雅萬高鐵工程,以及中越聯合公報所宣稱的“兩廊一圈” 框架合作備忘錄。中國大陸允諾將從2018年起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讓各參與國都能更容易進入大陸市場、享受大陸發展紅利。
9月,在廈門舉行金磚峰會,中國邀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等金磚五國共商發展合作大計。其中,對新興市場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對話會議成為此高峰會的焦點。中國倡議「金磚+」(BRICS Plus)模式,即與會領袖不再局限等金磚5國,還邀泰國、埃及、墨西哥、幾內亞、塔吉克,以嘉賓國身分出席。習近平宣示為促進「南南合作」(意指發展中國家的合作,這些國家多在南半球及北半球南部),將提供5億美元援助,打造「金磚+」模式,建立廣泛夥伴關係。
從中國近期所舉辦的高峰會並提供大筆的援外經援,無非是為了布局與推動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當川普選前一直強調「美國優先」,鼓勵美商回到美國國內市場之際,中國卻反向推出「一帶一路」戰略,以國家力量鼓勵中國大陸國企或私人企業前進周邊國家。不僅可以持續推動中國大陸經濟的成長,也可以連結周邊國家的經貿關係。根據中國大陸商務部的數據估計,2014年到2016年,中國大陸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貿易總額超3兆美元的商機。
新政經聯盟與可能的政治風險:
透過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周邊國家出現一種結合政商關係的新型態的跨國,或中國企業、經濟菁英與新利益團體,例如中國國企的港灣工程公司就在斯里蘭卡、印尼、東帝汶承包興建港口與進行周邊的開發工程。而原本在中國國內市場屬於二線或三線的企業,例如:OPPO手機業者,也配合一帶一路政策,利用各種投資獎勵在搶攻斯里蘭卡、巴基斯坦、東帝汶等地市場,甚至擊敗美國蘋果、韓國三星成為該國主要的手機品牌。
這些中國國有企業或私有企業,或各地商會,例如:溫州幫、福青幫等,穿越有形的國界範圍影響到亞太各國,透過經濟與科技的持續成長在東南亞各地發酵,也積極與當地的政治菁英合作,其力量可能足以影響亞太各國與全球經濟。例如:已經連任兩屆的斯里蘭卡總統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在2015年修改憲法企圖連任時,就被同黨秘書長,衛生部長斯里塞納(Maithripala Sirisena)陣營攻擊,斯里蘭卡經濟都被拉賈帕克薩家族所控制,宛如一棵「貪婪樹」,拉賈帕克薩也因家族貪腐而落敗。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建設計畫,也改變過去中國外交部援外經費是直接撥款的慣例。中國先呼籲各國一起加入亞投行(AIIB),透過亞投行的管理機制審理周邊國家所提出的基礎建設計畫,再給予貸款,更重要的是就是要中國國有企業去承包興建這些基礎建設。例如在斯里蘭卡,因政府無力償還借款,因此不得不將南部的漢班托塔港口周圍的管理權租借給中國99年。或者以借貸方式購買中國政府所發行的國債作為日後還款的依據,順勢讓人民幣成為法訂的國際貨幣,為日後金融風暴或貨幣戰爭提早做準備。
外界關注中國經濟是否能夠如預期維,否則很難維持大筆的國防支出與援外經費。儘管仍有外資登陸中國,但也有不少先前到中國投資的港商、韓商、日商與台商,都因為工資上漲,環保法規限制、不再給予租稅減免等措施後紛紛離開中國。隨著房地市場可能泡沫 、國企與銀行的不良貸款等疑慮下,萬一中國經濟如外界擔憂的「硬著陸」,將衝擊到整個世界經濟環境與國際局勢,也會造成更嚴重的失業問題,引發更多下崗維權事件,讓中共中央統治階層遭受批判,習近平的一帶一路戰略思維勢必會做修正,兩岸關係會更加嚴峻或更緩和,也會隨之調整。
台灣的經貿戰略
面對中國大陸一帶一路戰略下,臺灣政府也應該思考,除了持續推動加入區域經濟合作組織(RCEP或TPP),即使美國川普總統已經宣布撤出TPP,但仍需積極加入由日本主導的TPP,與日本簽署雙邊FTA外,更要如何規劃臺灣的短、中、長期的競爭願景地圖。當更多臺商逃離中國時,除了改善目前國內的投資環境,吸引台商回流外,也需要及時鬆綁目前限制金融服務業前往東南亞各國的法令,以開創新的市場商機。
台灣的「新南向政策」戰略也需要適當的調整,從目前「以人為本」著重人才教育與交流的策略,轉向以外貿為導向,鼓勵台資企業轉進東南亞與南亞市場的積極措施,台資企業也要從傳統產業、製造業逐漸朝向高科技產業以合乎該國經濟市場的需要。短期的戰場是在關注東協十國,特別是台商企業紮根最久,供應鏈已經具規模的越南,而長期的戰場將是南亞的印度,台灣資訊科技產業要掌握關鍵技術,以外包模式並配合印度豐沛的資訊科技人才,搶佔印度廣大的消費市場。
在兩岸關係上,臺灣應該釋出善意,闡釋臺灣的新南向政策是可以與中國相互合作,不是要與中國一帶一路競爭,同時,持續申請加入亞投行、藉由中國給臺商公民待遇的機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各項周邊建設。如此,臺灣才有機會,從冷凍、緊張的兩岸關係中,突圍站上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