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從英國與美國制度看台灣健保
無頭像
陳怡潔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Ganga  

威望 100715
金錢 100000160
註冊 2012-10-15
發表於 2014-3-13 20:01 
42.78.93.242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101期 (102年1月號 )
諮詢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鄭守夏
採訪撰文/李玉明
早年,臺灣尚未實施全民健保時,當家中有一人罹患重大疾病時,許多家庭常常是傾家蕩產、賣田賣屋、四處借貸籌錢才能治病。於是「一人生病,全家遭殃」的例子屢見不鮮。自從1995年3月1日「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後,重症的患者,例如中風、頭部外傷、癌症、尿毒症、心肌梗塞或長期昏迷的「植物人」等,再不會被醫院或醫師拒收,甚至被丟棄於社會一角,最後因併發症而死亡。
比較英國與美國的醫療制度
鄭守夏教授表示,英國的「國民健保制度」是公醫制度,屬於社會主義,與美國的商業保險制度,可說是兩極端。因為前者幾乎看病免費,支出來自於政府稅收英國施行醫藥分業,在就診後,可持醫師所開處方簽至藥局買藥,除了16歲以下兒童、19歲以下全時學生、老人、殘障人士或孕(產)婦已獲醫藥免費證明外,則須自行負擔藥價;而美國則多由民眾自行負擔,是標準的資本主義。美國認為醫療服務是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誰有本事就多賺錢,而誰經濟能力愈佳,就可以享受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就醫花費
國外的醫療費用相當驚人,所以通常民眾小病就只到藥房買藥。而美國所得是臺灣的3倍,醫療費用卻是臺灣的5倍以上。就拿看牙齒來說,臺灣只要臺幣200元,而美國則是200美金。又或如掛急診,美國只是拿藥、抽血就要花相當於臺幣1萬多元,雖說美國的癌症存活率較臺灣稍高,但是相對地卻要付出極高的金錢代價。
就醫等待時間
在美國,金額不同的醫療保險,會限縮病患就診可選擇的醫療院所,必須經過層層關卡轉診,才能至大醫院看病,而且必須與醫生預約(急診例外),至少要等一週或數週。英國則是公醫制,醫生沒理由或誘因多看病人,所以小病如感冒、牙痛等,由資深護士處理,再來才能轉到家庭醫師,轉至專科醫師再轉到醫院,因此想要到醫院就診,等待期相對更久。
反觀臺灣,因有就醫自由選擇權,故就診方便,所以民眾多半選擇直接到醫療院所就醫,然而過多的病患人數,間接導致醫生看診時間,可能只有花3分鐘就結束。況且民眾愛看幾家醫院就看幾家醫院,直到滿意或病情得到解答為止。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資料顯示,屬於OECD國家平均每年就醫次數為6.5次,英國約5.9次,美國約3.5次,而臺灣則高達15次。
就醫便利性
在英美等國因為幅員遼闊,一般人想要看病,車程30分鐘很正常,即便醫療院所也很密集的英國,若不經過轉診過程,也休想直接到醫院就醫。至於有極佳商業醫療保險的美國,但也有15%以上的民眾,因貧窮買不起任何醫療保險。然而就算有醫療保險者,生病的民眾必須從基層診所開始看起(如住家附近的診所或州立醫院),甚至會限縮就醫場所(依所購買之醫療保險內容而定)。而依據調查發現,臺灣民眾不僅到醫療院所平均只需18分鐘,只要患者負擔得起,還可以自由選擇就醫院所。鄭守夏教授直言:臺灣患者的就醫真的是太自由了。2012 年更有4大國際媒體,包括紐約時報、國家地理頻道、時代雜誌及CNN 電視台報導我國有世界最好的健保,這不僅是全民的驕傲、臺灣的榮耀,更證明全民健保確實為臺灣最珍貴的資產。
持續改革與珍惜醫療資源  讓臺灣健保更趨完善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臺灣健保雖然比不上英國幾近免費的公醫制,卻也比美國的商業保險「便宜」許多,而且在照顧弱勢族群更是不遺餘力,同時在就醫花費、等待時間,以及便利性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更勝一籌。而低保費高行政效率與經營績效,也在國際間獲得肯定,更讓臺灣的全民健保達到「普及、方便、自由、經濟、滿意度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