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巴西的綠色首都
無頭像
李岱芬
超級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Ganga  

威望 100485
金錢 100000
註冊 2013-7-28
發表於 2017-9-3 13:24 
115.82.179.166
分享  私人訊息  頂部
巴西巴拉那州首府庫里奇巴的建築師前市長傑米.雷納(Jaime Lerner),著重通盤的考量可永續發展都市計畫,促使庫里奇巴成功轉型為巴西的「綠色首都」。
庫里奇巴(Curitiba)是巴西農業州巴拉那的首府,在1960年代晚期,該市市長與都市計畫人員曾努力想複製首都巴西利亞的現代化、功能導向型發展模式,他們打算拆毀許多具歷史意義的老建築,以增加建設道路網絡的空間。然而,當年甫完成建築學學業的傑米.雷納不願就這樣「喪失我們的歷史與身分認同」,毅然挺身領導一場抗爭運動。
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雷納先後擔任過庫里奇巴的都市計畫人員以及市長,此期間,他關於庫里奇巴的願景歷經了徹底的變動。據雷納指出:「我們對城市的概念發生了變化。舉凡工作、交通、休閒活動等,我們的都市計畫對所有這一切做通盤考量。南美洲多數城市通常依據收入、年齡等區分都市功能,而庫里奇巴則是第一個整體考量到一切事物的城市。」
永續發展力拚最綠化
庫里奇巴當年曾想要仿效的首都巴西利亞今日已淪為國家的負擔,而庫里奇巴因雷納領導的運動沒有步上首都的後塵,如今還成為永續發展都市計畫的最高標準,享有巴西「綠色首都」、「地球上最綠化都市」、「全球最創新城市」等殊榮。
庫里奇巴並非得天獨厚,其種種條件其實讓人覺得,不太可能造就如此改頭換面的變化。在此之前數個世紀,當地僅是往來聖保羅市與周邊農業地區的商旅眼中一個邊區小城,甚至被形容為「沉睡之城」。這裡也曾是趕集的牲口販抵達終點前暫歇度冬的歇腳處。
直至歐洲的移民湧入巴西南部地區,庫里奇巴的沉靜大地開始勃發生機。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經營起各式在地事業,教堂、商店與餐廳等如雨後春筍湧現。到了1940年代,庫里奇巴的成長已勢不可擋。大豆生產機械化後,巴拉那州農業勞動者也被迫離開農地轉往這個新興的城市討生活。
隨著外來人口大增,庫里奇巴在1960年代發展成為人口近40萬的中型城市,混亂也隨之而至,市中心經常交通壅塞而周邊地區則出現許多貧民窟。
雷納「邊做邊學」著,將庫里奇巴當成都市計畫的創新實驗室。當多數都市耗費鉅額公共資金建造地鐵系統時,雷納則堅持完善地面運輸,鼓勵民眾使用腳踏車與大眾運輸的公車。他表示:「假如你想要的是創新,就讓預算減少一個零,如果你企求永續發展,就將整體預算砍掉兩個零。」
巴士捷運系統最省時
雷納以3項創新達成他捨地鐵就公車的大眾運輸方案,分別是多車廂聯結的加長型巴士、搭配長型巴士的圓管狀車站、預先付費系統以免去車上剪票、投幣或刷卡,既可以省時又相當的方便。如今該市的巴士捷運系統(BRT)績效卓著,從邊緣地區進市中心的時間約可減少20到25分鐘,民眾利用率高達85%。
雷納還推出所謂「綠色交換計畫」,以發給代幣鼓勵民眾回收資源垃圾,全市約9成居民參與該計畫,全市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高達7成。
此外,該市目前全市每個公民平均擁有逾50平方公尺的綠色的空間。公園的建材甚至大量採用能源公司處理過的木質電線桿。